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市场 >> 第一风口对话董秘见证我们的韧劲海容冷链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贝贝
实现营收14.13亿元,同比增长22.83%;净利2.16亿元,同比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容冷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随着消费升级,冷链食品正越来越多的走上市民餐桌,与此同时,疫情影响之下无接触购物的认同感提升,也带动了冷链终端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商用冷链龙头企业的海容冷链,在年,业绩稳步增长,成长逻辑不断兑现。
海容冷链董秘赵定勇告诉记者,十几年来,海容冷链一路从市场“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不同于传统的家电行业,海容冷链主打的商用冷链产品具有B端采购C端应用的特点,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细分领域,可以通过小切口打开大市场。
“在家电巨头的挤压下,我们能够生存和高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走了一条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路,我们深挖快消品和生鲜流通行业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走出了一条充满海容特色的专业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发展之路。”赵定勇说。
厚积薄发,疫情挡不住增长步伐
记者:作为一家出口加内销企业,年海容冷链承受了哪些压力?又是怎么克服的?
赵定勇:从国内看,疫情一开始,我们的供应链、物流、生产、发货等受到了短期影响,随着国内疫情被控制和下游消费市场的恢复,从3月份开始我们生产经营各个方面逐步恢复正常,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业绩均呈增长趋势。
从国际来看,我们销量占比较大的地区是北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公司2月份在国内暂停发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内订单不能排产的空余产能,保证国外客户订单的供应。年4月份,受北美地区疫情加重影响,部分北美客户订单出现短期暂停发货状态,5月初逐步恢复正常,北美地区销售受疫情影响时间较短;东南亚地区客户订单和物流发货正常,受疫情影响较小。
从供应链方面来看,我们只有少部分压缩机需要进口,受疫情影响,国外压缩机物流发货时间延长,但供应商未上调压缩机价格,未出现断供情况。我们在春节前对于压缩机做了备货,且在国内有可替代的供应商,因此并未对我们的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另外随着国内压缩机厂商不断研发创新,也有效降低了我们对国外压缩机供应商的依赖度。
记者:海容冷链深耕商用冷柜赛道,疫情期间细分业务板块有什么变化?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赵定勇:在商超展示柜领域,受新冠疫情影响,活禽交易将逐渐受到限制,全程冷链配送冷冻或冷藏肉制品、生鲜制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将会推动传统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的冷链升级改造和生鲜超市、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未来社区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行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超展示柜将协同连锁便利店行业而发展。我们年通过不断深化同国内外知名商业超市和连锁品牌便利店的合作,前三季度商超展示柜业务收入实现飞快增长,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商用智能售货柜领域,伴随新零售和新业态的发展、消费升级及新冠疫情对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无接触购物将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这都将推动商用智能售货柜的快速发展。我们商用智能售货柜在前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产品已经足够成熟,目前处于初期导入市场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我们陆续开发了具备多种识别技术的商用智能售货柜,还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记者:在年这个特殊之年,海容冷链市场抗压并进入增长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定勇:海容冷链在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都实现良好的业绩增长并保持较高增速,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内部看,有赖于我们自己的厚积薄发。海容冷链深耕商用冷链行业多年,围绕“解决客户痛点”进行研发创新,提供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我们进入增长快车道的基础。
从外部市场看,得益于消费升级的推动。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生鲜果蔬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加之新零售模式的推广,带动商用冷链终端设备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当然还有政策驱动。年8月4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对商用冷链终端设备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顺势而为,深耕客户需求的先发优势
记者:您刚才提到商务部推出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计划,就海容冷链而言,如何看待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赵定勇:我们的商超展示柜主要聚焦社区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行业。商务部推出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计划,将带动国内商超展示柜行业增长,目前中国连锁便利店大约有10多万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未来连锁便利店将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渠道;根据商务部计划若到年中国连锁便利店达到30万家,未来两年将新增约20万家连锁便利店,这将极大促进下游对于商超展示柜需求的快速增长。
我们作为专业的商用展示柜服务商,具备丰富的定制化生产经验,能够提供适合社区超市和连锁便利店的全系列产品。同时具有深耕客户需求的先发优势和柔性生产模式,既可以保障订单量较大的单一型号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又可以保障单条生产线上多类产品的“混合式”生产,实现了小批量、多批次、多型号并线生产。我们坚定看好商用展示柜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信心十足。
记者:医用冷链设备市场潜力巨大,海容冷链有进军医用冷链领域的计划吗?
赵定勇:其实我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募投项目“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就已经包含部分医疗冷链产品。募投项目规划后,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年我们对“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做了变更。
医用冷链业务主要包括疫苗储存箱、药品储存箱、超低温冷冻储存箱等产品,该业务与我们目前的商用展示柜在业务性质、商业模式、下游客户、销售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我们在医疗冷链设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但目前暂无明确的市场拓展计划,后续需要结合公司整体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竞争优势以及与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综合考虑是否拓展医用冷链业务。
乘风破浪,向世界级企业目标迈进
记者:海容冷链是资本市场的新兵。进入资本市场2年以来,给海容冷链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赵定勇:变化是多方面的,比如,通过内部强化管理,外部拓展市场,实现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持续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保持较快增长。年至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12亿元、15.36亿元、14.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2.19亿元、2.16亿元,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市值从上市当日37亿元增长至近百亿元,市值稳步提升。
上市两年来,我们持续提高投资者现金回报水平,每年将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30%以上进行现金分红,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现金股利11,万元,转增7,万股,让投资者充分享受到上市公司发展红利。
同时,充分运用股权激励工具,激发了企业活力。年,我们实施了上市后首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等75名骨干员工授予了万股限制性股票,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及核心人员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司凝聚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记者:在借用资本的力量助力企业发展方面,海容冷链主要有哪些动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赵定勇:我们利用首发募集资金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目前“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设备项目”的2号和3号厂房上市前就已建成投产,并于上市后进行了资金置换;4号厂房正处于基础建设阶段。
与此同时,“年产30万台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扩大生产项目”的5号厂房也于今年投入使用。随着5号厂房建成投产和工业园生产线的优化布局调整,预计到年底,我们商用冷冻展示柜的理论年产能预计可达到万台左右,商用冷藏展示柜的理论年产能预计可达到30万台左右,商超展示柜的理论日产能预计可达到台左右,能够充分满足市场增长和下游客户的订单需求,该产能规模在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我们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政策,成功发行5亿元可转债并于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能冷链设备及商用自动售货设备产业化项目。通过实施可转债项目,我们进一步发展智能冷链业务,积极开拓新零售和无人零售市场,推动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我们已成长为产品涵盖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和商用智能售货柜,为包括冷饮、速冻食品、啤酒、饮料、乳制品、肉制品、连锁超市等众多下游行业提供冷链设备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仍将坚守主业,在商用展示柜及其延伸产品领域精耕细作,努力向世界级商用冷链设备服务商迈进。
专家点评
国家发改委特邀财务专家、中泰证券上海公司财务顾问王立慧:
资本市场为海容冷链插上腾飞翅膀。该公司年11月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净额5.87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发展所需的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设备项目、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冷链设备研发中心建设的三大项目投资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该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冷链终端设备”上市公司,因此在资本市场属于稀少品类。随着我国全民大健康战略的推进,市场对于食品储运安全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食品、饮品的冷藏冷链也必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该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较高,市场表现良好,随着上市募资投建新项目的达产,海容冷链必将迎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