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设备

身患癌症不甘离世,选择成为冷冻人,与

发布时间:2023/5/16 18:14:07   

他拥有万贯家财,却身患绝症,但不甘心就此离世。于是,詹姆斯·贝德福选择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冷冻人”,并和家人约定:50年后再次“唤醒”他。

情景重现

年1月10日,身患肺癌晚期的詹姆斯·贝德福已经奄奄一息。在与家人做完最后的诀别后,他叫来了罗伯特·尼尔森,说道:

“尼尔森先生,我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复活的希望。之所以做此选择,旨在为推动人体冷冻技术发展做一点贡献,最终希望能够成功并造福子孙后代。”

贝德福虽然接受了“人体冷冻”实验,但并没有抱太多期望,更多是给自己以及家人一个“生”的希望。因为他知道:尼尔森在接触“冷冻人”之前,只是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电工。

他是在看了“人体冷冻之父”罗伯特.埃廷格年出版的《永生不死的前景》后,被文中的观点:“死亡并非一蹴而就,通过快速冷冻,可以暂停死亡进程”深深吸引。而后便查阅学习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各种实验,最终成为了美国生命延长协会的主席。

贝德福也是此书的忠实读者,他看见书中列举了很多低等动植物成功“冷冻复活”的案例,不禁想到:人类作为高等生物,肯定也能够通过“冷冻,最终“复活”。

于是,他接受了尼尔森的“冷冻人”邀请,并支付了10万美元的全身冷冻费用。为了保证冷冻效果,詹姆斯额外还付了美元用于购买钢舱和液氮。

尼尔森听完贝德福的话后,没有丝毫迟疑,坚定地说道:“贝德福先生,请您相信生命延长协会,我们拥有全世界最超前的理念、最专业的团队和最先进的技术。冷冻人技术,一定可以成功,我们会如约再见。”

虽然这项技术从提出到尝试,乃至临床实践,也就历经了短短5年的时间,但尼尔森依旧底气十足。这样的话语,对于一个濒死之人来说,是充满力量的,也是他所需要的。

年1月12日,贝德福永远地停止了呼吸。家属们并没有痛哭流泪,因为他们相信,贝德福只是“睡着了”,这一觉睡的时间会长一点。

尼尔森和他的团队——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普雷达、意大利医生但丁·布鲁诺博士,早已在隔壁等候。随着贝德福的平静离世,他们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人体冷冻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人体冷冻是指人死亡后,迅速进行冷冻处理的一项技术。这里的死亡是指临床死亡,并非生物学死亡,如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扩散放大、神经反射消失,但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以及器官都有生命活动。

经过适当方式处理后(后文会讲),把温度降低至-℃到-℃(越低越好),动物细胞的反应速度将为正常体温的9*10^27次方分之一,几乎完全停滞进入“冬眠”状态。

至此便开始漫长的等待,直到医学技术足够发达后,再对其进行解冻“唤醒”处理。)

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他们给贝福德心脏加装了特制的按压设备,并第一时间注射了抗血栓、抗菌药物和抗凝剂。

随后就开始全身换血,由于人体血液中含有90%的水分。在实施冷冻过程中,血液中的水分会固化形成冰晶,特别容易刺破人体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需要用凝固点更低的二甲基亚砜保护液(据资料显示,含水40%的二甲基亚砜在-60℃不会凝固)替换血液,达到“脱水”的效果。

医生打开遗体的总动脉和总静脉,闭环注入稀释过的保护液,而后缓慢增加保护液的浓度,直至输入和输出浓度一致。历时3天,替换过程终于顺利完成。

然而贝德福离世比预期早太多,定制的液氮钢舱还需要2周才能完成。于是便将遗体放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盒中,暂时存放于车库之中,而后才转移到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冷冻护理设施中心。

一波三折

年,年过80岁的尼尔森高调复出,对外宣称:“贝德福将会在今年复活,人体冷冻技术将会取得里程碑成就,人类将会摆脱生命的束缚。”

他的自信与高调,引来了媒体的争相报道。甚至还有电影公司对其传奇的经历很感兴趣,计划将他的故事拍成电影,尼尔森高兴地表示:“很荣幸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人体冷冻技术,从而造福全人类。”

在众星捧月中,老尼尔森似乎忘记了这50年来遭遇的挫折和坎坷,仿佛再次回到了刚给贝福德做完“冷冻”实验的那段时间。他声名大噪,找他进行“人体冷冻”的络绎不绝。而后,他又为9人做了冷冻实验。

然而,许多家庭都因为支付不了每年昂贵的保管费用,被迫提前终止“冷冻”计划,不得不让“冷冻人”彻底“死亡”。

尼尔森也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冷冻护理中心的日常开销,甚至为了压减支出,在一个液氮舱里需要同时安置几名“冷冻人”。对此,他曾反思道:

“按照保存要求,我们每周都需要对干冰进行更换,但是曾经一段时间,连买干冰的液氮的钱都没有,致使有的步骤出现了问题。”

祸不单行,年一名律师以欺诈罪的名义,将尼尔森告上了法庭,最终被判赔偿“病人”家属40万美元。接连不断的官司,让尼尔森灰心丧气,更糟糕的是,已经没人愿意相信他了。

他开始自我否定,怀疑曾经视为信仰的“人体冷冻”,就是极其错误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放弃,不再从事“人体冷冻”研究。

此后,贝德福的遗体便转运至其后代家中保管,直到年才正式转移到Alcor人体冷冻基金会。

但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医学专家对贝德福的遗体状态评估时,发现其保存完好,并没有明显恶化。

50年的约定如约而至,贝德福也到了该被唤醒的时间。然而,当前的分子修复技术还无法修复受损(甚至死去)的器官组织,胃癌晚期也是未解难题,许多的“解冻”难关还未被攻克。

目前还不具备唤醒条件,贝德福的遗体至今还在Alcor人体冷冻基金会。

然而,关于贝德福的现状不少人都表示怀疑,一度声称其遗体头部以下保存完好,但是大脑已经完全死亡,根本就不可能再次醒来。

矛头再次指向尼尔森,认为:他就是一个骗子,让“病人”家属获得生的希望,换来的却是彻底绝望,“人体冷冻技术”就是一个惊天骗局,事实真是如此吗?

畅想未来

首先来看一则中新网年2月19日关于《加拿大零下16度路边出生女婴死而复生》的真实报道,文中称:

一名20岁的孕妇,突感不适,在街头诞下一女婴。当时的气温极低,在摄氏零下16度。

医护人员赶到后,急忙医院。然而女婴已经没了生命体征,经院方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并将其放在床单下面。

这一突发情况也惊动了警方,2名警察负责看守女婴尸体,并等候验尸官前来查明死因。约2小时后,警察发现女婴竟然动了,并产生了微弱的脉搏。于是抓紧通知院方实施抢救,最终成功救回,目前情况稳定。

虽然这只是个例,并不具备普遍性,但这样的情况,也为相信“人体冷冻”技术的人们提供了希望,仿佛“唤醒”成功指日可待。

但也要客观地看到:虽然当前的医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某些领域还有漫长的道路。人体冷冻技术才刚刚开始,过程将充满着各种变数,贝德福最终能否“唤醒”也不得而知,但我认为是希望渺茫、遥遥无期。

不过,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需要像贝德福这样的尝试者,也需要像尼尔森这样的探索者。只有这样,各项技术才会有质的突破,也为不远的将来,留下美好的遐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6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