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资源 >> 考古成都9先秦蜀人吃啥千年古棺能整体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展览,从开展至今,已有无数观众走进这里,了解成都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
细心观看就能发现,这次展览将一个词语放在了重要位置——科技考古。
在展览中,该馆根据成都地区的考古实例,为观众讲述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空间考古、冶金考古、环境考古等科技考古的应用案例。
粟
植物考古发现,古蜀先民也是好吃嘴儿
数千年前,古蜀人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古代成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上大米饭的?
走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植物考古实验室中,会看到数台样品处理、鉴定设备整齐有序摆放在工作台上,其中包括冷冻切片机、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种类。
科技考古中心植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姜铭表示,在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开展前,成都平原的古人吃的什么、种的什么,其实并不清楚,只能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做一些猜测。
但是,随着近10年来植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已经能够梳理出先秦时期成都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
“从年起,宝墩遗址每年都开展发掘工作,系统的植物考古采样工作也随之展开。根据植物浮选工作的鉴定结果,我们了解到,至少在距今年前,成都平原就已经以水稻作为主粮,当时还兼种了少量的粟和黍这两种小米。”
拍摄种子
不仅如此,在金沙遗址的祭祀区植物考古中,还浮选到了种类十分丰富的种子/果实。仅是水果/干果这一项,就有葡萄属、李属、梅/桃、甜瓜、南酸枣等种类。
看来,古蜀先民中也有不少爱享受美食的好吃嘴儿。
鉴定种子
稻谷
古代棺木能“打包”进实验室
你听说过实验室考古吗?
这种方式的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衔接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考古手段和以前很不一样。对成都的考古学来说,实验室考古这一块相对增长较快。”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雨茂介绍,在遇到发掘现场处理不了的文物时,考古人员选择“打包”回去,在实验室中细致处理。
年,高氏家族墓葬群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被发现,共有14座墓葬。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就葬于该墓葬群中。
埋葬于其中一处墓葬的女子,被考古人员“带回”了实验室。“因为此女子的棺木保存完好,所以我们把整个棺木都搬到了实验室中。其中有很多大的发现,还出土了不少精致的东西。”刘雨茂说。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具女性人骨,有望解开女子裹足是否起源于宋代这一疑团。“这应该是全国考古发现中,出土的最早的裹足妇人。”
“这一类的考古更科学、更细致,获得的信息也更丰富。这几年成都考古的发展迅速,以前都是在现场处理,没法拿回来。但是到了实验室考古中,还可以与文物保护工作配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