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发展 >> 国内第一家人体冷冻中心基地,最小冷冻者1
年至今,中国已经有10位冷冻人
成功“住进”了研究院的液氮罐里,
其中,既有著名的企业家,
也有年仅13岁的小男孩。
中国首家人体冷冻中心
12月初探访了中国唯一的人体冷冻中心,
采访到了第一位冷冻人的家属,
以及三位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头部冷冻的志愿者。
他们亲历了《三体》编审杜虹的冷冻全程,
并首次将杜虹手术的视频资料曝光。
中国本土第一例冷冻人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到冷冻中心探望妻子
冷冻人醒过来,记忆还在不在?
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复活,
他将如何独自面对崭新的世界?
选择人体冷冻,究竟是出于爱还是一种执念?……
中国第一位冷冻人的丈夫桂军民说:
“我不会幻想3、5年就能解决,
但未来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要我活得足够长,我就一定能看得见,
是冷冻这件事,让我有了奔头。”
年5月9日,桂军民在济南的家里,终于盼来了等候多时的电话。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告诉桂军民:他的妻子展文莲即将完成55个小时的程序降温,很快就能被转移到液氮罐进行长期冷冻了。
他立刻驱车前往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的生科院,隔着玻璃,桂军民再次见到了妻子:“医院的时候一模一样,还消肿了一些,脸稍微小了点。我心里的石头一下子就落地了,挺好。”
展文莲是中国本土的第一位冷冻人,三年多以来,和展文莲冷冻在一起的,还有另外9位中国人。
世界上能够独立实施人体冷冻的机构只有4家:美国的阿尔科(Alcor)、CI(CryoniceInstitute)、俄罗斯的KrioRus,中国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第四家。
研究院成立至今,来咨询过人体冷冻的已有多人。真正实施完成的冷冻人,年龄最大的是72岁的刘爱慧,最小的男孩,年仅13岁。
生科院占地面积非常大,但保存在液氮罐里的10位冷冻人,却被放置在一栋只有三层的矮楼里。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一整排的液氮罐,和屏幕上不停闪动的数据。
妻子刚被冷冻起来的那会儿,桂军民隔三差五就会去探望,后来是妻子过生日、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带着鲜花去,再后来去的次数就少了。
“只是知道她在里头,但你看不见。我去的时候会带着她的手机,她的手机号码从没停过,一直用着。我会用手机播放她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周末没人,只有一个值班人员陪着我,我们一起听完那几首歌,我就回家了。”
年5月,45岁医院检查身体,自己也顺便做了体检,却意外被查出肺癌。
因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丈夫桂军民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就将病例发给了在北京、上海、甚至加拿大工作的同学,却得到了同样的回复:肺癌晚期,存活时间最多只有6个月。
家庭分工中,丈夫桂军民一直负责做饭
化疗做了4次,妻子恢复得非常好,体重竟然从原本的斤,长到了多斤,还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看到妻子的化疗过程非常痛苦,桂军民心软了,心想既然已经好转,就不做化疗了吧。但有时候,爱是会过头的。
展文莲的病症很快就发生了脑转移。年的正月二十八,在妻子的要求下,医院接回家过年。没在家里待太久,就因为脑肿瘤太大压迫了神经,被医院。
展文莲走后,家里的陈设一直没有变
三、四天后,展文莲的各项体征开始下降,不再能完整地表达一句话,后期就靠放音乐她能否跟着唱,来判断她是否还清醒。
桂军民说:“唱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的时候,‘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唱到‘一丝丝’就卡住了,她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声音了。
最难的是放弃治疗
展文莲和桂军民,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夫妻俩结婚近30年,生活简单、琐碎,买房、装修、照顾父母……他们都经历过,但正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2月做完手术,展文莲被转到了临终关怀病房。因为妻子需要长期的躺在病床上,会大量出汗,光床单一天就要换3、4次。
每当妻子休息的时候,桂军民就会到主治医师的办公室待一会儿。医生看到他太痛苦了,就问桂军民:“你有什么打算,想过人体冷冻吗?
“我以为这件事非常遥远,都是在国外,回去一查,才知道这个人体冷冻中心就在离我家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地方。”第二天,桂军民便亲自到生科院进行了实地考察。
同时,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资料,还和专家咨询了一些问题,做足了功课:比如人体冷冻的原理是什么?目前冷冻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冷冻多少年?费用是怎样的?......
不是任何病人都能满足冷冻条件,所以整医院,对展文莲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评估,最终确认达到人体冷冻的标准之后,桂军民才决定亲自和妻子沟通这件事。
“我对她说:现在你的病,医生暂时没有办法解决,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一直睡下去,等医生可以把肺癌根治,到时候我再把你叫醒,你愿意吗?如果你同意的话,捏捏我的手或者点点头。说完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反应。
想要进行人体保存,需要尽量在病人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虽然痛苦,我们还是决定放弃治疗。”
5月8日,桂军医院,亲手关掉了支持展文莲生命系统的呼吸机。
女儿卖掉北京一套养老房,支持母亲冷冻
重庆女作家杜虹,是小说《三体》的编审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志愿参加人体冷冻的人。
公开的费用,大约是75万人民币。杜虹的家境并不算富裕,女儿和女婿卖掉了北京一套养老房,以此作为杜虹手术、转运和保存的全部费用。
帮助杜虹完成冷冻的,是7位北京的青年志愿者。其中就包括赵磊和李俊铎,两人是发小,从小对天文就非常感兴趣。赵磊说:“在天文尺度上,人的一生,是特别不值得一提的。”
当时,中国既没有冷冻机构,也没有志愿做冷冻的病人。从年开始,两人决定开始先在国内宣传人体冷冻这件事,但一个更重要的契机是,他们看到了《三体》中大脑冷冻的情节,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他们在知乎上发帖、建立QQ群,将人体冷冻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群成员从最初的三、四十人扩张到了多人。“这个群没有任何限制,无论对人体冷冻持什么态度,都可以加入。”
年2月,两人还开通了一个名叫“冷冻启示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