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发展 >> 南沙,向世界南沙,开放大门万象新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领风气之先的地方,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这里,从千年商都到东方之珠、从南海之滨到濠江之畔,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经过近30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区域功能中心,成为“千年商都”广州通往海洋、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赋予南沙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大使命,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面向世界的开放之路,班班可考,豁然开朗。
从开放的参与者到开放的发起者,从规则参与者到规则的倡导者——
南沙,蓝图绘就;未来,成竹在胸;奋斗,时不我待!
南方大港再出发
湾区枢纽“链”全球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万吨货轮缓缓驶入主泊位,一阵阵机器规律运作声中,一幅“唯闻机器响,不见码头人”的画面徐徐展开:高大的岸桥自动装卸集装箱,橙色的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简称IGV小车)装载着集装箱自由穿行在码头与堆场之间,将集装箱准确“喂”给轨道吊,放置到堆场的指定位置。
这片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目前已进入常态化全流程联调测试阶段,将力争年内交付验收。南沙港四期工程建成后,南沙港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可超过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将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
不仅港口更加“聪明”了,完善的海陆空立体多式联运更推动南沙港的容量越变越大,支撑起南沙港打造对标国际、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
在龙穴岛最南端,一座号称全国最大的“冰箱”坐落于此。这座“冰箱”的学名,其实是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冷链项目。“大湾区街坊早茶喜欢吃的凤爪、进口的冻鱼冻肉等冷冻食品都可以在这里储存、装卸。”广州港股份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助理莫斌告诉记者。
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像榴梿、山竹等对冷链运输速度要求相当高的进口水果也开始选择在南沙港进口,冷链冻品和水果进口增速大幅增长,南沙港区也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口水果、冻品冷链分拨中心。“国外进口的水果从原产地直达南沙港后,从卸船、通关、放行并抵达,仅用2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华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江南水果市场。”莫斌说。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南沙港目前实行的“提前申报、运抵分流”,低风险无需查验的进口货物实现“即到即提”、出口货物“即到即装”。
通江达海,随着首票“湾区一港通”进口货物在南沙港顺利通关,从日本运抵的进口汽车零配件卸货后转驳船直达花都港,整体物流时长压缩40%。如今,“湾区一港通”模式已辐射广州、佛山、云浮、肇庆、中山5个地市,南沙海港进一步提升了对珠江沿岸内河码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珠江沿岸城市与世界相连。
南沙港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口水果、冻品冷链分拨中心。
凭岸临风,随着重庆果园港与广州南沙港区渝穗双向班列首发运行,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在物流领域联动发展。有了铁路加持、实现海铁联运的南沙港,以条国际航线为内陆城市无缝连接全球提供了出海通道。
南沙不仅依托港口连接全球,还凭借自贸区优势打造全球飞机租赁中心从空中通达世界:先后落地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全国首单二手飞机混合资产包跨境租赁交易、粤港澳大湾区首架双SPV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广东自贸区首单离岸租赁等多项业务创新;累计完成架飞机和90艘船舶租赁业务,合同额共约亿元,仅用三年时间实现租赁民用飞机破百架,增速领跑全国,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
“南沙的飞机租赁业务自年起步,实现广州飞机租赁零的突破以来,历经7年多的探索发展,业态逐渐成熟,已发展成为南沙重点特色金融产业之一。”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陈琴表示,飞机租赁业市场前景广阔,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涉及融资租赁、税收、海关等多个领域。南沙自贸区从注册、监管到资金支持的种种政策,让飞机租赁这颗种子从南沙的土壤里迅速生长,蓬勃发展。
面向未来,飞机租赁也将成为南沙走向世界的新机遇。“飞机作为标准化资产,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下一步,如果能实现飞机资产所有权留在香港,但能在境内使用,满足一定使用年限后就可以开始在国际市场流通,南沙就能协同香港打通飞机租赁国际市场。”陈琴说。
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的运营中心
谈及跨境贸易,以往我们看到想到的大多是货架、订单、纸盒、运送带、大货车……而在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的运营中心,眼前的全球溯源中心数字化应用实践场景让人看到未来数字贸易的崭新图景:打开全球溯源查询服务平台小程序,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