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市场 >> 烤生蚝扇贝虽不会传播新冠,但它传播的这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截至8月21日,南美洲累计确诊病例近万例,仅次于北美洲,其中厄瓜多尔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0万例,巴西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7月3日,厦门福建,3批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8月13日,陕西省疾控中心报告称在对西安市莲湖区方欣海鲜市场海鲜产品采样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个批次的进口厄瓜多尔冻白虾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至此不到两个月时间,国内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事件,均与进口冷冻生鲜相关。
为什么进口生鲜外包装多次发现新冠病毒?
是否存在传播风险?
如何预防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毒感染?
挑选、处置这些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最重要的来了——爱吃烤海鲜的武汉人还能吃烤生蚝、烤扇贝吗?
为什么总能在
进口冷冻品上检出新冠病毒
从上述情况可见,检出新冠病毒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南美洲,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市民在超市购物均紧戴口罩,防疫不敢松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表示,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
“具体来说,就是食品生产设备、工器具、加工台面、手、手套、空气、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区域的害虫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销售交易的拆箱分销过程,若交易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会随着呼吸或飞沫飘浮在空气中,进而沉积在冷冻食品外包装表面。”
都漂洋过海了
冻品上怎么还能存活新冠病毒?
这些海鲜、肉类漂洋过海,都涉及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保鲜技术——冷链,一般全程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
姚卫蓉指出,在此冷链过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会被冻死也不会生长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状态。
记者了解到,新冠病毒直接的冷冻研究尚未出现,但它所属的冠状病毒家族普遍不怕冻,低温下生物结构不被破坏。
市民在超市购物均紧戴口罩,防疫不敢松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此外,新冠病毒能附着在各种材质表面,并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比如此轮疫情早期,有研究发现,常温条件下,无论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只能存活三小时,但在塑料上需要三天左右才会下降到感染力水平以下。
“类似于冷冻保藏菌种,冷链产品在解冻到室温后,病毒就能恢复活性。”姚卫蓉说。
市民采买时“戴好口罩不放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不必过于恐慌
也不能因噎废食暂停进口食品
很多人将“食品或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与“吃了会感染新冠病毒”画上等号,这其实属于过于恐慌。
首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美国FDA、欧盟CDC等机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不会通过食品传播。
在7月28日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称,想要证明病毒通过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毒,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毒。
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剂量因素,并不是碰到一两个病毒就会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这方面同样没有任何剂量与感染的证据。
市民在超市购物均紧戴口罩,防疫不敢松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指出,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可能有人认为,既然不时从冷冻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不如干脆暂停进口它们。
专家表示,因为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毒而暂停进口,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另一方面,一概禁止进口,甚至可能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
烤海鲜能不能吃?
其实你更要小心这个病毒
虽然入秋,但是高温未退,很多人食欲不振,不少武汉人喜爱吃生蚝等烤海鲜。相比新冠病毒,吃烤海鲜更是小心的是感染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跟没烤熟的生蚝有何关系?
01
诺如病毒是引发人类非细茵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污染贝类、水果、蔬菜和饮用水,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
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02
贝类是诺如病毒经食源性传播的重要载体,贝类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牡蛎(即生蚝),此外还有贻贝(即青口)、蛤蜊、扇贝等。
虽然诺如病毒不以贝类为宿主,在其体内不繁殖、也不引起其致病,但贝类中的诺如病毒进入人体后,极微量的病毒数量就能让人致病。
03
现在贝类多是在浅海地区高密度人工养殖,水体容易受污染,贝类自然也会受到诺如病毒的污染。
因此,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贝类海产从而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特别高。
专家提醒:
当前,在选购和处理进口海鲜、冷冻食品时,消费者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提醒,在选购冷冻食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到家后,可以先放入具有杀菌功能的家电内进行杀菌,或者将冷冻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干后,独立封闭包装,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触和处理完进口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
五个要点:(继续有必要的啰嗦)
在处理食物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建议,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五个要点: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
第二,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一般烹调温度即可杀灭新冠病毒;
第三,生的和熟的食品要分开;
第四,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第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过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