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设备

某某水业公司生产调度与科研用房建设项目可

发布时间:2023/3/14 17:06:29   

第六章建设内容和规模

6.1确定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1.符合江门市总体规划要求,建筑要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创新产业的时代特征、建筑设计造型现代、构思新颖;

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3.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应当以服务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力争创造一个布局和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安全舒适的办公场所;

4.本着满足当前需要,服务长远的原则,做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经济高效,具有前瞻性。

5.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建筑呈台地式布置,尽量减少土方量,同时使规划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在工程造价与建筑面积之间取得平衡点。

6.建筑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设计标准、准则与规范。

7.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和防洪等安全设施。

6.2项目总图规划方案

6.2.1理念设计

本设计以绿色生态为本,体现低碳高环保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形,考虑周边交通、道路、景观等现有条件,进行有机设计,生态创作。本设计在不破坏原有城市机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基地本身及周边片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扎根原有的场所精神进行大胆创新,定能全面整合场地及周边环境,使其更加有机、一体、自然、人文,提升整体效果。

6.2.2总体布局

由于规划用地为南北向的狭长用地,因而将二期规划好的道路作为本规划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将建筑自南向北以串连的方式组织布局,每栋建筑都设有与该道路直接相接的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整个区域呈南低北高的台地式布局,以减少工程土方量,同时也丰富该区域的空间效果。

在沿二期规划道路的西侧布置公共开敞绿地,既便于每栋孵化大楼里的员工可以就近享有绿地,同时又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视觉通廊。

3.交通组织与道路

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本案道路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地块内实行人车分流。人行路线主要通过广场分流,除了少量地面停车外,车辆均通过地块周边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人车分流,流线清晰。

图表6-1项目交通道路图

4.人流、车流组织和停车布置

停车采用地下停车与地上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在主要大楼下布置地下车库,沿主要车流方向两边布置地面停车位;停车位共计个,其中地下停车位个,地面停车位48个,地面停车位均为地面植草砖的生态型停车位。

围绕建筑周边设计一条4米宽的消防专用道。

5.绿化

以东侧景观广场作为主入口标识,并形成主要中心景区,通过一定角度的人行道路、绿化、水景巧妙地与主楼以及南侧、西侧景观连成一体,并扩大了用地的办公活动空间,使得大部分办公区域均能享受优质的景观资源,东侧广场的水景又与西江一线水景相呼应。

分区构图明确,以人为本、自然生态的理念贯穿始终,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安静而不失高雅的有机、生态、和谐的办公环境。利用高压走廊及高速公路的防护绿地,改善该区域的小环境气候,同时利用每两栋建筑之间的景观节点,将防护绿地引入进来,形成一个点、线、面连成的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

6.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在建筑入口、公共走道、各层公共卫生间、电梯轿厢、电梯厅等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由外部至建筑物首层大堂的高差均以坡道处理,其找坡不大于4.5%;

大堂内设有无障碍电梯,可到达地库及各楼层;

公共厕所设有独立卫生间,供残疾人士使用。

无障碍设计将在精装修设计和设备订货(电梯、卫生设备等)过程中逐一落实。

6.3建筑方案

6.3.1设计依据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国家相关规范。

6.3.2建筑规模

建设项目地块用地面积为:.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8㎡,计容建筑面积为:.43㎡,拟建地下人防建筑面积为:㎡,容积率为:3.12。

6.3.3设计构思

充分考虑作为科研建筑的性质,建筑形体方正,且采用合理的结构模数;建筑外型简洁、大方,富有现代气息,同时又兼具宝安地方特色,充分满足各功能单元的使用要求。

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充分考虑环保节能以及景观绿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地块现状周边仅有南偏东侧有一高楼为地税主楼,与本案相隔一规划道路。因此本案设计结合地形及周边环境,合理分配不同密度和高度的办公组合,建筑以A、B两栋高层为主,高层办公楼之间有裙楼连接,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高层分别为A栋26层(98.7米)、B栋20层(77.1米)。建筑体主要靠北布置,尽量在用地的西侧靠丰乐路、东侧靠滨江大道以及南侧靠规划道路区域留出广场空间。主附楼与其之间连接的裙楼相互形成内庭院,与外面的若干广场形成以一内一外的空间格局,并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式绿化,配以水景设计、硬质铺地、渲染了浓郁的办公氛围。规划清晰合理,因势利导,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6.3.4建筑特征

项目采用挤塑聚苯板(XPS)保温屋面,并在屋顶铺设非晶硅隔热玻璃;外墙保温层采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基本装饰标准为:外墙采用花岗岩配玻璃幕墙;室内地面为花岗岩(首层大厅)及防滑耐磨砖(办公室、走廊等),其它内墙贴瓷砖及墙面ICI乳胶漆;天花轻钢龙骨吊顶;门窗为塑钢LOW-E玻璃窗、实木门。

以退台设计为主要建筑构成方式。高层主楼面朝西江层层递退,中段设双层通高架空层作为办公共享绿化空间。

裙楼延续退台设计,屋顶绿化与江景资源互融;功能大楼的裙楼和辅助楼之间设开放式L型内院,使得办公室内外空间拥有更多交流的可能性。

附塔楼延续主塔楼的部分设计手法,在方正的形体上做空中花园设计;另外,增加适当的阳台空间,使得主附塔楼形态、立面上有明显差异的同时又有共同点。

本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办公质量。

建筑立面形式采用简洁明快且具有办公品位的现代风格,用现代建筑板块、玻璃及金属等元素构建,与退台花园、双层通高花园、一线江景相呼应,精心组织形成肌理点缀,细节处理丰富却不繁琐,富有整体感以及办公气氛。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色彩、材质、尺度等元素的组合,使建筑立面与办公建筑品位相呼应。

根据部分用房功能要求装修应考虑一次到位。如:多功能厅、培训中心,为了满足接待多语言同声传译会议、多媒体会议、网络电视视像会议、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产品介绍、新闻发布、国际会议等重要商务会议需求,建立先进、实用、美观的多功能厅,达到接待各种国际商务会议的要求。配备投影、扩音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等。

6.3.5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是当前建筑必然发展方向。本工程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总体设计水平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智能化: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系统的监控);

通信网络系统(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通过通信线路与其它外部通信设备联网,包括多功能程控电话、电子邮件、有线电视等);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双向对讲、信息记录、楼宇管理、人员出入电视监控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消防水泵运行及防排烟等控制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6.4结构设计方案

本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年限按50年考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柱距、跨度、高度均按有关设计规范的用房功能要求进行设计。

6.4.1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主要如下:

《建筑结构菏载规范》(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6.4.2结构设计

(1)基础设计

本项目基础拟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一柱一桩,桩顶设置桩帽。

(2)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上部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在设计中按规范进行计算,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围护结构:外围框架填充墙采用厚墙改砖,内部框架填充墙采用厚砼空心砖块。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柱及梁之间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拉结措施。

6.4.3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柱为C40;楼梯构造柱与过梁为C30。

钢筋:直径≤8,HPB钢筋;10≤直径≤14,HPB钢筋;直径≥16,HPB钢筋;HRB钢筋;HRB钢筋。

砌块和砂浆:外围框架及内部框架填充墙均采用砼空心砖块,M5混合砂浆砌筑。

使用荷载:根据使用功能按规范确定主要使用活载标准值如下:

6.4.4使用荷载

上人屋面2.0KN/m2

非上人屋面0.5KN/m2

研发、调度楼2.0KN/m2

空调机房、餐饮4.0KN/m2

走道、楼梯、厕所2.5KN/m2

消防疏散楼梯2.5KN/m2

库房、设备用房按实际荷载取用。

6.4.5风荷载

基本风压值为0.4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6.5抗震设计方案

6.5.1建筑物的形状设计

(1)建筑设计符合抗震概念的设计要求,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2)建筑物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物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衡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6.5.2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1)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2)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②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③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④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5.3结构分析

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6.5.4非结构构件

(1)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2)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3)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4)幕墙、装饰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6.5.5结构材料与施工

(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①砌体结构材料: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②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建筑物其框架柱、框架梁、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25;构造柱、芯柱、圈梁与其他各类结构不应低于C30。

③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级热轨钢筋,箍筋宜选用HRB和HPB级热轨钢筋。

(3)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通过以上设计,保证项目大楼达到7度抗震烈度要求。

6.6辅助工程

6.6.1给排水工程

(1)给水

用水量

本项目主要为项目提供办公场所,用水主要为办公生活用水,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2升/日计,则用水量约.39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为1.5,最高日用水量为.59立方米/日。

给水系统

本项目拟从最近的区供水主管网中接一条DN的进水干管,水量满足要求。

(2)排水

排水量

本项目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按总用水量的90%计,则污水排放量约.19立方米/日。

6.6.2排水系统

系统概述:各楼室内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室内±0.以上污废水均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经化粪池集中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卫生间污,废水立管设伸顶通气。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用地内设雨水和生活废水排水系统。

室外设地下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停留处理后,由排水管道就近排至区污水管网。室外地面设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再由雨水排水管道就近排入区雨水管网。

6.6.3变配电工程

根据《江门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新型产业用房用电负荷按70~W/m2计算,停车库按20~30W/m2计算,本项目地上建筑按90W/m2计算,地下建筑按20W/m2计算,则本项目总用电负荷为.75kW。

本工程内消防稳压泵、消防电梯等重要用电设备按一级负荷设计,计算机网络设备、消防用电负荷按二级负荷设计,一般照明及其它辅助动力设备按三级负荷设计。

本项目总用电负荷为.75kW,按照变压器用电负荷率80%,功率因素补偿0.85,则所需的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28kVA。

6.6.4动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大楼设竖向强电管道间,各楼层按需要设普通、应急用电的配电箱,其供电电缆由地下配电室经电气竖井设置线槽分别引至各层配电箱,所有电缆除应急负荷采用耐火电缆外,其余均采用阻燃电缆。各房间均设置终端用电插座,按实际需要布置2~4个安全插座。

照明:设置应急照明和办公室普通照明,消防控制室、电话机房、水泵房、走廊、楼梯间、电梯前室、门厅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照度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中高档值取值,功率密度值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要求,并以此布置灯具、配管、配线。

按一类建筑设置防雷及接地,屋顶在墙敷设镀锌圆钢避雷带作为接闪器。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10m×10m,利用建筑物结构柱中的纵向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做接地极。本工程接地采用TN-S系统,其工作零线与保护接地线在接地点后严格分开。凡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计算机房、电话总机房、精密仪器房等特殊场所作防静电处理。

6.6.5消防工程

(1)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6)的要求设计,本工程消防总用水量为80升/秒,其中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30升/秒,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升/秒,自动喷淋用水量为30升/秒,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

(2)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楼设置三套消火栓箱(单栓口,带20米长水带)。

(3)手提式灭火器:根据消防规范有关要求,在需要的场所按需摆设。

(4)室外消火栓:沿内部道路设置,并在靠近十字路口,按消防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6.6.6通风及空调系统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门市实施细则(SZJG29-9)。

(2)设计方案

①通风空调工程

设计参数:

室外计算温度:夏季32.4℃,相对湿度73%。

冬季8℃,相对湿度71%。

室内计算温度:24℃,相对湿度60%左右。

采用变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分层设置,空调系统室外机集中设于屋顶。室内机可根据业主要求,安装天花板镶入型或风管型室内机组。

每层采用全热新风换气机给每层房间供给新风。

②防排烟工程

消防排烟按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设计,地下车库、冷冻机房、水泵房等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走廊、地下室机房、办公楼均设消防排烟系统。地下室须设置消防排烟通风管道,地上楼层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在需设置防排烟通风管道的场所独立布置,设备、风道及保温材料采用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在风道穿越防火墙、楼板或竖向风道之支风道上等均设置防火阀或排烟阀,消防楼梯及合用前室均设正压送风系统,消防控制中心对所有涉及排烟、正压送风的设备进行监控。

6.6.7智能化系统工程

(1)信息服务系统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将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为管理机构和入驻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包括企业信息、项目信息、各种交易信息披露、政府相关政策发布、实时资讯信息等。

(2)远程会议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议中心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中控制等部分组成。

(3)安全防范系统

建立一套监控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通过安装在大楼周边、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等区域的前端摄像机,通过TCP/IP网络,将图像传送到中心控制室,进行统一全方位监控。

(4)综合布线系统

建立一个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速带宽、多功能、多服务的传输平台,支持网络高速接入、视频资源、IP电话、VPN、会议电视、信息服务等。

(5)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由市政有线电视信号光缆引入,以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为依据,采用M邻频双向传输技术。

(6)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

本项目考虑背景音乐与消防进行接口联动功能,即背景音乐+消防广播系统。平时,背景音乐只播送播放背景音乐及广播通知,但当发生火灾报警时,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就通过消防接口,强行切换到消防广播。

(7)电子显示屏

拟考虑多处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展示厅、大会议室等考虑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咖啡厅、电梯等场所根据需要考虑小屏幕显示系统。采用一套实用、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各设备的统一控制,力求实现各种交易信息、需求信息等的滚动发布、追踪以及更新。

(8)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

建立一套严格、先进、易用、便于维护和运行可靠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用于车辆进出口管理及收费管理。

(9)门禁及“一卡通”系统

本项目拟建立停车自动化管理系统及“一卡通”系统,对门禁、巡更、停车消费等进行统一管理。

6.6.8楼宇设备智能综合管理系统

(1)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对办公楼建筑物内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对建筑内的空调及通风系统(包括冷冻站、空调机/新风机组、送排风机、防排烟系统等)、供电及照明系统(包括高低压配电系统、发电机系统、照明系统等)、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管理,用来提高建筑物内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有以下的安排:

BAS控制室设于中央监控室内,现场控制器则放置在各层之有关机房内。通讯网络经弱电垂直管道和横向线槽把操作员终端机及各层之间的现场处理机连接起来。

各现场处理机再经弱电线槽把有关设备(如传感器、阀门驱动器、干节点等)用屏蔽双绞线和单芯电缆连接起来。

本系统控制功能如下:

冷源系统

热源系统

空调通风系统(排风机、送风机)

风机盘管系统

给排水系统(膨胀水箱、消防水箱、热水补水箱、集水坑、污水泵)

另对以下几个系统做集成:空调系统、配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电梯系统。

(2)智能照明系统

本项目拟采用“C-Bus”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统对室内灯具的照明进行集中控制管理方式,C-Bus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管理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效率、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目的。智能照明系统遵循“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对办公楼的办公区、会议室、多功能厅、休息厅、公共走道、洗手间及泛光照明等区域实现统一控制和管理。在保证独立运行控制整个办公楼灯光的同时,又能与BMS服务器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使大楼能统一协调地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3)楼宇节能控制系统

①技术节能

本项目拟在空调及照明等方面采用“主动节能”的控制策略:

零能量冷却

在凉爽季节,用夜间新风充满建筑物,以节约空调能耗。

间歇运行

在满足舒适度与卫生度的前提下,使用设备合理间歇运行,以减少空调能耗。

设定值再设定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自动改变新风机和空调机的送风或回风温度设定值,尽量扩大空调对象的温湿度控制范围。例如:夏季温度设定值每升高1℃,约节省8%的冷量,对减少建设投资与节约能源均有重要意义。

提高控制精度

采用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等高级控制软件,提高控制精度;在设置PID控制模块的各个参数时,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很小时动作缓慢或温度变化很大时积分饱和,采用积分压制:在PID输出量25%或85%时,禁用积分。从而进一步扩大温度允许控制范围,达到优化节能的目的。

最佳启停

根据建筑物人员使用情况,提前开启和关闭空调设备,达到舒适节能目的。

节假日时间控制

对于节假日及特殊日期,能提供全年的日期和时间调度表,中断系统的标准处理过程,以满足系统对各种非标准控制的要求。

工作循环

通过按一定的原则交错设备的工作与间歇时间状态,减少设备的启动时间,可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设备的间歇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环境的舒适水平,考虑到设备的安全运行,间歇时间也不宜过短。

分布电力需求控制

提供电力需求控制,在峰值电力需求出现前,通过预设定的原则切换或停止设备,实现峰值电力负荷最大限度减少。

需求限制

在BACtalk系统中,一个需求限制程序由很多个需求限制器组成。每一个需求限制器通过一个电表来测量能源消耗的值。当能耗达到了您所设定的需求极限时,需求限制程序开始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使能耗限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负荷卸载。目的是使能耗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下,避免费用透支。需求限制程序也可以避免能耗超出峰值负荷而承担更多的电费。当能耗逐渐跌落,偏离需求极限时,需求限制程序使负载重新恢复到正常使用。

②管理节能

建筑能源监测管理平台CEMP,可方便地采集和记录建筑物的主要能耗数据(电、水、气等),为下一步建筑能源审计、改造、管理服务提供实时能耗数据奠定基础。它通过运行仿真系统建立能耗模型,可以对建筑物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评判及预测,也可以对多个建筑群体进行各种对比分析,以此对耗能超标建筑或区域给出节能改造(空调、照明、电梯、外墙围护等)和节能运行管理建议方案,并可跟踪节能改造及运行管理的效果,最终实现群体建筑能源的有效管理。

6.6.9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1)在首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内装火灾报警主机一台,联动柜一台,并设有备用电源,各楼层设置实时计算报警一台、备用电源一套,设备采用技术性能较好的进口设备。

(2)地下室、各层走道、大厅、办公室内均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以及在走道、电梯前室、各出入口处等公共场所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插孔、消防广播扬声器、消防警铃等,探测器采用技术性能良好的进口产品。

(3)各层消防配管配线集中汇总到各层弱电管道竖井的消防中继器,再通过弱电井线槽汇总到消防监控中心。

(4)其他按照消防规范及火灾报警规范的有关要求配置。

6.6.10电梯工程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6),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m2至少设置1台考虑,本项目需设置19部客用电梯以满足办公使用要求。所有电梯均采用技术性能好、可靠性较高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电梯。所有电梯应联网控制,并与消防控制中心有对讲系统。

6.6.11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1)室外给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绿化灌溉用水工程,分别供消防及绿化使用。

(2)室外雨水管网:室外地面设置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与屋面雨水收集汇总后排入中水回收系统。

(3)室外污水管网:室外污、废水通过室外污水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4)室外照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路灯、草坪灯、建筑物立面泛光照明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7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