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设备

重点关注在田间地头走出湖南路径

发布时间:2025/7/13 12:06:34   
<根据《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年年底,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有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万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2.32人。这些村卫生室开在了村民家门口,为防治疾病、维护人民健康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偏远或深度贫困地区,仍有少数村没有卫生室或村医。为此,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正在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基层网底的“阵地”建设,力争全面消除这些医疗卫生服务“空白村”。健康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介绍各地因地制宜消除医卫服务“空白村”的经验。湖南省境内地形多样,是全国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的“样板”。传统农村在改变面貌的同时,也迎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和碰撞,带出了社会治理的新课题。近日,《健康报》采访团队深入脱贫摘帽之后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沙坪村,寻找村卫生室的新定位。

村卫生室是新的,村医也是新人

变革中的乡村,农民的生存轨迹从山林和田地转向城市和工厂,村卫生室的地位也因此变得更为重要。

“现在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村中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沙坪村村支部书记龙云娥向记者表示,脱贫攻坚战在该村打响之后,村民外出务工成了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

通过脱贫攻坚,沙坪村早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平整的混凝土路连接了远方的城市,也使得路灯、垃圾桶等硬件得以运输进来。村里一栋栋苗族特色的楼房拔地而起,其中,包括今年启用的村委会办公楼。这栋楼的左侧悬挂着村卫生室牌子。沙坪村没有合格村卫生室的历史由此结束。

“这在办公楼规划时就安排好的。”龙云娥表示,全村户籍人口人,其中人长期在外务工,留守人员或老或小或是身体有一些病痛,完善村卫生室、提升服务能力,是村民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

卫生室处处散发着崭新的气息: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开区划,日光灯管白又亮,白色的墙壁、透明的玻璃、干净的诊疗床床单都很新,就连在里面工作的村医也是新人。

5个月前,35岁的村民麻胜辉开始每天定时来村卫生室上班。此前,他是湖南省村医本土化培训的对象,经村支部、村委会推荐,县卫生健康局同意,湘西州初步考试合格,在湖南省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了3年医。

麻胜辉穿着一件白大褂,用一体式便携式诊疗仪给村民测量血压、测完心率和体温,并登记在册。他告诉记者,自己参过军、当过保安、干过冷冻食品推销业务,最终是父母将他拉到了村医的岗位上。

找到职业存在感,也存在遗憾

麻胜辉的父母均是村医。几年前,父亲弥留之际拉着儿子的手叮嘱一定要继承衣钵。父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在家中的老旧木房内给村民看病。他们热爱这份工作,却一直经济拮据,所住的木屋年久失修。

“干哪一行都比当村医赚钱。”这种想法让麻胜辉一度排斥当村医。

“不行啊,你一定要回来当村医,不然村里人看病不方便。”60岁的龙银花劝说儿子。她回忆说,以前村子距离县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从呕吐发烧到产妇接生,自己和丈夫都曾为村民解决过难题,“这块工作不能在自己即将退休时断了”。

龙银花很执着,对当前的工作有点担忧。自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很多数据要录入电脑,这就成了老一辈村医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们年轻人见过世面,电脑、手机都会操作,更能适应工作。”龙银花说。

两辈人的命运就此重合,而村民的认可也逐渐让麻胜辉的心态发生转变。“现在外面务工的人,经常会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1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