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发展 >> 那个把自己冷冻51年,且过期4年的美国前
文
野离离
01
在一档纪录片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平民丈夫桂军民为了让病妻展文莲能“活得更久”,决定在展文莲被医生宣布死亡后,对其进行冷冻。
他跟妻子的感情很深,婚后也非常的恩爱和睦。
但是病魔的到来,中断了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被病痛折磨的展文莲,痛在她身上,也痛在桂军民的心上。
展文莲的病依照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是没法治愈的。
她还很年轻,还不到50岁,按照平均寿命来比,她余生也还能活很多年。
桂军民不舍得妻子,同妻子一起对抗病魔,试图以一己之力把妻子从病魔的手中夺过来。
可这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医生也告诉他,如果不想让妻子与他阴阳相隔也不是没办法,人体冷冻就能实现。
说白了,就是把人体以头朝下的姿势,放在一个液氮罐内,罐内的温度极低,达到-℃。
将来要是医疗技术达到了能治好妻子这种病的时候,可以将其解冻,接受治疗。
但这个“将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时候解冻后是否如理论上那般还可以复活都不得而知。
桂军民不管,至少,这给了他一个选择,一个未来的可能,以及一丝希望。
02
于是,他同意将妻子冷冻起来。
当展文莲呼吸和心跳停止后,被医生宣布死亡后,她被搬上了救护车,送去了银丰研究院。
也成了首个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
于丈夫桂军民而言,这似乎就是一场赌博,谁也不知道多年后,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的。
比如说展文莲如果能复活,还能适应这高速发展的社会吗?还会认识他吗?对以前的生活是否还有记忆?
另外,复活了能保证就是健康人吗?
如果到时候桂军民也不在人世了,她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无法预料到的问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年,距离我们现在也不过才4年不到的时间。
巧的是,美国一个曾经的首富已经被冷冻了51年,年正好是他被解冻的日子,那么他被解冻了吗?
有钱有势之人,都想比普通人拥有更长的生命。
从古至今,无一不是。
美国前首富贝德夫也是这其中之一,且是第一人。
他被冷冻的时间是7年的年初。
那个年代冷冻技术肯定不如现在成熟,设备也相对简陋,但詹姆斯·贝德夫还是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跟他本身就是一名物理学家有关,他对这种冷冻技术非常看好。
另外一个很关键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钱。
他不仅学识渊博,且非常具有商业头脑。
眼光长远,格局宏大,思维超前,在当时的美国,是著名的赚钱高手。
在运气的加持下,也让他在有生之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商人,就在大家都认为他独得上天宠爱之时,他被发现患了胃癌。
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令他惊惶。
03
他当然是不想死,事实上,在死亡面前,没有人能淡定。
于是他开始寻找能延长自己生命的一切可能。
正因为如此,他接触了人体冷冻这种方式。
这又让他燃起了希望。
只要有技术,钱不是问题。
如果技术不成熟,但仍有复活的可能和希望,那也砸钱。
对于富人来讲,拿钱换命,多贵都值得。
而且他这一冻就是五十年,并支付了五十年的冷冻费用。
也就是说,年他的合约到期,他的亲人也没有再续费。
怎么办呢?
如果放弃冷冻,目前也没有技术让他复活。
那么就应该强制解冻吗?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对于机构来讲无可厚非,但对于贝德夫而言,只有死路一条,再无任何复活的希望。
不过机构的研究人员并没有那么做,主要是他们机构研究所的储备基金足够。
这些钱都是会员捐赠的,这些会员大多都是富豪,而且加入的人已达到一千多名。
这些钱也被用来设立冷冻基金,故而,贝德夫有幸没被强制解冻。
所以,这个美国的前首富还在冰窖里冷冻着,至于说他以后还不会有复活的机会,以及什么时候解冻,都是未知数。
但是我认为到那个时候,他更应该担心的,是如何在这个他已经严重脱节的社会生存。
他那个时代的亲朋好友很多也已经去世,那么他到时候就算复活,又该多么孤独?
这也说明了,钱并非无所不能。
与其想尽办法延长寿命,甚至想长生不老,还不如在有生之年,好好生活,对自己好点。
高质量的活着,比低质量的长寿,更具幸福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