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冻设备 >> 冷冻设备资源 >> 牛铃之声陪伴是你我之间最长情的告白
导语:
要问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朴素最无华让我最感动的影片是哪一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牛铃之声》,这部由韩国导演李忠烈导演的历时79分钟的纪录片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震憾了无数人,曾让许多人泪奔。连导演李忠烈自己也被触动了放弃了自杀倾向,影片中的牛死了,而他却真正活了过来。
《牛铃之声》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与感动的瞬间,像人的本性的的善良与纯真,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等等,这部年开拍的片子被誉为“在冷冻里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票房创新高1.2亿人民币,
并且荣获了许多大奖,成为韩国最成功的纪录片,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片中无华丽的场景,无强大的演员阵容,出场的只有两位耄耋老人和一头频临寿终就寝的老黄牛。但我却被他们之间的陪伴所感动,片中有老人与老黄牛的陪伴,老俩口之间的陪伴,老人子女与老人的陪伴,老人与原生动态自然的陪伴,而那头老牛脖子上的铃响始终贯串于这些陪伴之中,让我们去缅怀,去沉思。
一、老人与牛的陪伴:牛是老人的至亲,牛四十年的陪伴就是对老人最美的守候。
片中的两位老人分别叫崔益钧与李三顺,他们已是耄耋之年,生养过九个儿女,无一人留在父母身边,都远走高飞去了大中小城市,脱离了农民。
这么多年来,除了逢年过节和重大事情之外,儿女们一般是不回来的,而唯一陪伴他俩的只有这头老黄牛。
我们知道牛的寿命一般只有15年,而这头牛已整整活了40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超出了兽医的预估,但在崔益钧老人的眼里,他认为他的牛能跟他一辈子。
崔益钧老人八岁时因为针灸左脚坏死,留下残疾,行动不便,生活成了一个难题,幸亏有这头牛帮忙,他天天赶着牛车去田里劳作,辛勤耕种,牛帮他犁地,他托着残疾的腿在后面使唤着牛,空旷的的田野间只有老人使唤牛的吆喝声与牛脖上发出的清脆牛铃声,这一切组成了一幅完美的农耕图。
闲暇之余,崔益钧老人会坎一些柴禾打捆放到牛车上,回归的途中一人一牛一车,夕阳托住他们长长的影子定格成一幅唯美的“古道西风老牛”的画卷。
经过无数的春夏秋冬,老人靠老牛的陪伴养活了九个孩子,供他们读书,毕业之后各自去了远方的城市。而老人与老牛也老了。
老人在心目中已把老黄牛当成了朋友,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曾说:老黄牛比谁都好!谁都比过它!他对老黄牛的好曾挨了老伴李三顺的不少埋怨,但老人只是听着,一般也不出声。曾有村民和他开玩笑说老黄牛比他儿子都好,他也只是笑笑,内心深处算是默认了吧。
老人对老黄牛的感情可见一斑,而老黄牛也是对老人有情感的,当老人坐在车上睡着了时候,是老牛把他从奉化默默地拉回家,对老人不离不弃,一般牛听不到主人的吆喝声会四处乱跑,而这头老黄牛却尽职尽责,全程陪护,也令老人非常感激,引以为豪,逢人便夸。
老人有个头疼病只要一疼发出声,老牛便会发出叮铃的牛铃声,眼睛望向老人,而老人一听到牛铃声,即使再痛也会睁开眼睛,看向他的老牛,就像看向抚慰他的老朋友。
一天,老黄牛突然不吃不喝,老人就赶紧找来了兽医。兽医看了看毛色斑驳,浑身褶皱的老黄牛说,“顶多还能活一年。”这对老人来说简直是个睛天霹雳,他知道早晚会有那么一天,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但他还是自欺欺人的笑着说:“不,这不是真的。”但转过脸,却是一脸的落莫与悲伤。
为了打破这个预言,老人又强迫走路颤颤巍巍的老牛起来干活了,他说:只要还活着,就不能不干活,不干活就会死!他把老牛赶到地里,拴到地头上,自己却拖着残疾的腿在辛勤劳作,晚上回归,还是拖着一捆柴禾,夕阳,老牛,清脆的叮咚声,又是一幅完美的田园回归图。
在老人的坚强的毅志力下,他坚持每天都拖着老黄牛,证明自己和老黄牛对这个家还是有用的。老牛终于突破了兽医的预言,又多活了三年,创造了奇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曾经老人因高血压等病影响心脏不能再干活了,儿女们也都回来了,一起建议卖掉这头已什么都干不了的老牛,老伴也说自己老了也喂养不了他,只有将牛卖了,老头子才不会出去耕种劳作。
老人听后感觉像在说自己,他慢慢地叼起了一根烟,眼神里满是恐惧和不舍。那一刻,他感觉如果抛弃了没用的老牛就好像自己被被子女抛弃了自己一样。
在全家人的压力下,老人满含着不舍与心酸拉着老牛去了牛只市场,他故意漫天要价,人人都嘲笑他,说一只没用的老黄牛,白送都不要,居然还要这么多钱。老黄牛似乎听懂了这些话,眼里流出伤心的泪水,老人一见就如现在的自己,他心酸地扶住铁珊栏,也是满脸的伤心,他牵着老黄牛又步履蹒跚地回了家。
老人对老牛的感情已超出了正常人的想像,连老伴都吃他的醋,天天唠叨他对牛比对她好!40年日日夜夜的陪伴,老人已把老牛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曾说过:有一天他会和它一起死去!“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曾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呐喊,而今用在了人与动物的身上,这着实更令人震憾。
终于有一天,老人怎么也叫不起老牛,老牛已经站不起来了,它的头露在外面,眼里似乎泪光闪闪,温顺地看着老人,老人知道老牛不行了,他割断了拴老牛的绳子和穿鼻子的藤条,说着:“放心地去吧。”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它陪伴了40年的老人。
“生命就是这样,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实现了他的承诺,埋葬了老牛,当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时,老人在坑的周围撒上老牛生前最爱喝的米酒,嘴里叨叨着:“为什么你要先离我们而去,安祥的到天国去吧…”
老牛陪伴了老人四十年,辛勤劳作了四十年,而老人也真心呵护了老牛四十年,甚至超出了他的子女,他的妻子,相互默默的陪伴与守候是这个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老人失去了老牛,已无法再劳作,他整天拿着那只牛铃,孤独地坐在一棵枯树下,拿着他的铃儿,风儿吹过,铃声悠悠作响,或许老人听见铃声又想起他的老黄牛,想起老黄牛为他这个家默默奉献的一生,想起他与老黄牛相互扶持的日子和互相陪伴的美好时光,想到他也老了,没有用了,自己也像老黄牛一样为这个家繁忙了一生,到头来,除了老伴,老黄牛,谁还会陪他?他与老黄牛的朝夕相处,四十载风雨无阻的互相陪伴,谁又能比?
二、老人与老伴的互相陪伴,可以说是相濡以沫,惺惺相依,一起从青丝到白发。
片中的老伴李三顺是一个爱唠叨和抱怨的女人,刚开始的确对她有点反感,最后看完却也被她感动,她纯粹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尽管看不惯老伴的种种做法,她有很多抱怨,但她还是都帮老伴干了,她对老牛也是一样的割舍不开。
她说她从十六岁就嫁到这儿,一起与老伴与老牛辛勤劳作,养育了九个子女,没有老牛的帮助,子女是读不完书的。她尽管天天唠叨老牛不好,正是因为有了老牛才让她过上繁忙的日子,才跟着老伴受苦,如果没有老牛,或许使用现代化农耕,她就不用这么繁忙了,但她内心深处还是很感激老牛的,也很感激老伴的付出。
当老伴病了,她强制性地让她卖掉老牛,也是为了老伴好,尽管她天天抱怨跟着他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但她还是很关心老伴的。
老伴一犯头疼病,她就细心地给他热敷,边叮嘱他:你不能再干了!也别再让我干了,我也老了,干不动了!她的观点没错,老了就应该安享晚年,靠子女供给的钱就够养老的了。
但对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来说都和老人崔益钧一样,只要还活着就要劳作,好像一闲下来就认为自己确实老了成了没用的人了,都是活到老,干到老。
片子中有一个破旧的手音机,李三顺老人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伴崔益钧经常在空闲时打开听,直到有一天,手音机也坏了,不出声了,李三顺瞅见了让他使劲拍拍,结果老伴使劲拍了仍沒出声,估计也算到了使用年限了吧,李三顺却揶揄着笑着说:老了,老了,手音机也老了!人也老了!
医院查体的路上,她又叨叨上了:说如果你走了,留下我自己,我该怎么办?我也不能种地了,和子女住在一起也不可能,即使他们让我去,我也不会去的,我赶脆跟随你一起去吧。
这算是相濡以沫的两位老人最长情的告白了,他们在查完体之后又去照像馆照了合影,从结婚时的满头青丝到现在的满头白发,从青年到暮年,两位老人朝夕相处,一起携手走过,伴着那头老牛,惺惺相依,或许这就是世界上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是所有平凡的爱情所拥有的样子,互相陪伴,一直到老,尽管磕磕绊绊,却能相携一生,一辈子都在一起。
三、老人子女与老人的陪伴看后令人沉思,怎样对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片中老人的子女们只出现一次,那就是老人病重时他们一起回来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把那头无用的老牛卖掉,他们嘻嘻哈哈地说得非常轻松,似乎一点都不知感恩那头老黄牛。
老人听后也是一脸惊恐与不悦,仿佛说的不是老牛而是自己,老了,没用了,儿女们如何安置我?将来我会怎样生活?
不光国外存在这种问题,父母老了怎么去养老?我国也普遍存在着这种问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互相陪伴还是经常看一下父母或偶尔看一下?到真到老了走不动了时候怎么办?我们常常把“子欲养而亲不待”挂在嘴边,而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又有几人呢?
我们常常被各种借口在缩短着与父母相聚的时光,缩减着与父母互相陪伴的日子,我们几乎没人能做到“你陪我长太,我陪你变老”,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而我们往往亏欠父母很多,到最后连陪伴都成了奢侈。
片子中的两位老人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收成的稻米每年都邮寄给城里的孩子,当要卖掉老牛,李三顺自知就无法耕种稻谷了,一边往牛车上抱一边说着今年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就沒了,儿女们能吃到自己种的不打农药的绿色稻谷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凡所有的父母都一样,一切都心系着孩子,管孩子小管孩子老,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不给子女添麻烦,他们像这对耄耋老夫妇一样只要还活着就要奋斗不息,劳作不止,就像那头老黄牛一样默默为我们无私奉献。
唯愿我们做子女的能常常觉醒,趁父母在时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不让父母感到孤单,别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四、老人与原生态自然的陪伴,让我们敬仰。
片中的崔益钧老人曾在农场工作八年,而他却坚持不用现代化设备,像耕地,播种,收割都靠原始的技术,用牛耕地,用人工播种,用镰刀收割,虽然屡遭老太太的埋怨,但他也没有去改变。
他用镰刀割草制作牛饲料喂牛,自己亲力亲为,地里从未打药,怕牛吃了不好,遇上别人家打药,他也赶快给牛套上牛笼头,怕它感染。我觉得牛的长寿与纯天然的牛饲料或许会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原生态的与大自然的绿色相处,与动物的亲情陪伴都给今天的我们以深深的启示:那就要保护环境,善待动物,一切以绿色环保为主。这也是韩国总统亲自去影院观看《牛铃之声》并称赞它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总之,老牛已去,铃声已远,片尾出现了两位老人在高塔之上对陪伴他们40载的老牛虔诚而诚挚的祈祷,这也是他们能为这头任老任怨陪伴他们大半辈子的老牛最深情的告白。
从此老人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枯树下,拿着这只牛铃听着它在风中悠然作响,一位老人,一棵枯树,一只牛铃,又形成了孤独静美的画面,让我们深深地思考,他是不是会如老牛一样有人陪伴着离去,但我们似乎寻不到答案,只有那只牛铃永远晃动在我们的面前。
结束语: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自己,是忍受孤独”。而我们的老了的父母却正在忍受这种孤独。
父母辛苦把我们养大,当我们纷纷奔赴工作岗位时,他们却依然尽自己的所能养活自己,默默无闻静守在家中,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价值连城的无私的爱与呵护,而我们却无以回报,一个个在外工作、求学、守护着各自的小家庭,父母几乎成了“空巢老人”,他们渴望爱与陪伴,但又怕耽误子女们的工作,总是说着世上最言不由衷和最美丽的谎言:你们忙你们的,我们好着的,不用回来了,不用惦记我们等等,所以趁父母安在,趁时光正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各种陪伴,像对父母的陪伴,对妻子儿女的陪伴,与动物的陪伴,与大自然的陪伴等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纪录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牛只,和为养育儿女受尽苦难的父亲。
是呀,曾经的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像钢铁巨人一般保护着我们,但是他其实也会老,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躯,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93.html